谢大慧名师工作坊 >> 最近更新

课题开题报告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16-10-17     浏览量: 20434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活动简况

1.开题时间:20151223

2.开题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会议室

3.主持人:寇拥军

4.参与人员:20

1)课题指导专家:

乜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马骐(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网络远程教育)

白珍(陕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高小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2)课题研究人员: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陈锐

一级教师

教育信息化

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一平

一级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

大学本科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袁婕

二级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

大学本科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张卓星

二级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

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全静

二级教师

语文教学

大学本科

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

李艳

二级教师

数学教学

大学本科

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

蒋楠

二级教师

数学教学

大学本科

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

任娟

二级教师

英语教学

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

高芙敏

二级教师

英语教学

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

刘苗

二级教师

信息技术教学

大学本科

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

3)其他参与教师:

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孙波老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大学区学校信息技术学科部分教师。

5.开题程序及内容:

1)简要介绍课题申请及立项过程。

2)阐述课题实施方案,介绍课题研究意义、目标、研究内容及具体步骤。

3)评议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给出指导意见。

4)初期研究工作安排。

向全体课题研究人员部署了研究工作安排,明确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落实了职责和任务。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1、课题名称:利用交互平板开展小学课堂互动教学研究

2、研究背景:

交互式智能平板以其设备集成度高、显示效果清、使用成本低、扩展性能高等特征,以及更加便捷的操作,与课堂教学的其它信息技术装备相比较时,显示出巨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室信息技术设备装配的首选。近年来,随着65寸以上大尺寸液晶显示屏价格的迅速走低,许多学校陆续替换投影机、屏幕等装备,使交互式智能平板走进了普通教室。

叶澜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特殊的交往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而应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学、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将课堂从静态、预设、缺乏人性的形态转变成动态生成的、充满人性和高互动的形态。交互式智能平板蕴含的触控技术、电子白板技术,相对于传统电视、屏幕等显示设备,实际交互的能力(功能)将更加丰富和高效,必然是课堂教学中实现互动教学最有利的工具。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而借助多点触控技术、电子白板技术,教师可以便捷地开展互动教学,学生可以无障碍的实现互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交互式智能平板,研究师生与环境(资源)的有效互动,是实现人机互动,促进互动教学研究的有力支撑。因此基于交互式平板开展小学课堂交互教学研究,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然之选。

交互智能平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支持互动教学和互动学习,然而多点触控技术与互动理论深入课堂教学的时间还很短,虽然有相似的电子白板开展的教学研究,时间长,理论创新与案例研究很多,但二者无论是硬件配置、技术应用、资源环境等众多方面有诸多差异。目前,利用交互式智能平板开展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文献资料与相关案例研究,更多集中于设备与软件的易用性、适用性、优势对比等方面,而落脚于互动教学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这一研究方向,围绕交互式智能平板如何有效支撑教学活动中开展互动教学这一问题,深入分析,探索总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交互式智能平板的方法策略。

3、研究目标及内容

    本研究主要以互动教学和混合式学习研究理论为依据,结合交互式白板技术、触摸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实证调查、教育实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深入课堂调研,探讨利用交互式平板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方法。

研究目标:

1)利用交互式智能平板,探索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方法;(2)应用互动教学理念与策略,优化小学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提高教学效果;(3)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研究内容:

1)交互式智能平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环境建设;(2)在小学信息技术、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交互式平板开展互动教学的方法策略;(3)触摸技术、电子白板技术等信息技术与小学部分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研究。

4、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及实施步骤

课题通过研究——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行动研究法,力图找出交互式智能平板环境下对小学课堂教学影响的关键点、操作难度、以及着眼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成因与对策研究,总结成熟经验和成功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整理出利用交互式智能平板开展小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教育方案,为教师利用交互式智能平板进行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选择课题成员学校的小学3-5年级学生,采用的研究方式是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经验与实践验证同步。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是:在实验教师利用交互式智能平板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从案例和实践中获取数据,总结实践经验,升华为交互式智能平板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做法。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做法应用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整理出一些课堂优秀案例,结合案例书写研究报告,整理出交互式智能平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策略和优秀课例。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10月——11月)

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和工作计划;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前期培训;组织课题研究教师分类搜集、整理、筛选研究资料。

2)开题及前期课题研究阶段:(201512月——20161月)

课题实验班级遴选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尝试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并收集、开发、整理开展互动教学所需资源;初步完成交互式智能平板开展互动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教学设计等课题阶段成果。

3)中期课题研究阶段:(20162月——4月)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完成交互式智能平板应用、互动式教学有效开展、学科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等复杂条件下、不同教学环境下的优劣分析。

4)后期结题验收阶段:(20165月)

对整个课题研究结果加以整理、完善和发展,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整理、撰写课题各项资料,形成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堂视频案例);申请结题,上报研究报告和结题材料等。

5、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利用交互平板开展小学课堂互动教学研究》负责人——寇拥军。

2)论文集(负责人:刘苗),主要内容包括:《交互平板对小学课堂交互教学的影响》负责人:陈锐、张卓星;《交互平板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负责人:李一平、袁婕;《交互平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负责人:全静;《交互平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负责人:李艳、姜楠;《交互平板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负责人:任娟、高芙敏。

3视频案例:交互平板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负责人——陈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交互式智能平板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为教师利用交互式智能平板开展学科教学提供一些方法与策略指导。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演示文稿、电子白板软件、一对一学习资源等多种教学环境下的实验探究,总结不同学科、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之间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应用的方式方法。从备课、资源准备、课件(学件)制作、预设活动、课堂指导等环节,归纳出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与解决策略。通过高效利用学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开展教学,不但可以盘活现有设备,也能充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教育技术能力等信息素养,并能在小学学科中形成基于新技术与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未来课堂,为课题成员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

 

                     课题负责人签名: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800字左右。

 

该课题以互动教学和混合式学习研究理论为依据,结合交互式白板技术、触摸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实证调查、教育实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深入课堂调研,探讨利用交互式平板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方法,为教师利用交互式智能平板开展学科教学提供一些方法与策略指导,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方案写作比较规范,论证比较严谨,研究思路比较清晰,研究方案具有可行性、科学性。课题负责人是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绿地浐灞小学副校长,专业能力突出,在信息技术学科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方面屡获佳绩,具备承担课题的学术、研究和组织能力。

1.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完整、规范,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的目的意义明确,研究方法得当;

2.该课题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是加快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因此,该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3.课题主要负责人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成员素质良好,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这些条件都能够保障课题顺利完成。

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1.评审书由于受字数的限制,无法增加“概念界定”,建议在开题报告的PPT中,增加相关内容的阐述(如:交互、交互智能平板、互动教学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等);

2.建议将研究的四个阶段的月份数量,改为年月起始至截止期时间段;

3.完善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如:阶段研究成果栏是否增加交互平板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策略?最终研究成果是否增加基于交互智能平板应用的学科教学设计?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本课题研究对象选择课题成员学校的小学3-5年级学生,采用的研究方式是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经验与实践验证同步。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在实验教师利用交互式智能平板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从案例和实践中获取数据,总结实践经验,升华为交互式智能平板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做法。

经过前期准备,认真论证,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调整:

1.调整研究学科。

本课题题目是《利用交互平板开展小学课堂互动教学研究》,研究范畴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由于课题研究时间与课题成员所任学科的实际,经过与导师沟通,将小学学科限定于语文、数学、英语与信息技术四个学科。这四个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具体教师成员担当研究任务,课题组首先对所有学科成员进行了关于“互动教学”培训,明确了互动教学的概念,初步掌握互动教学方法和混合式学习理论。其后,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学科教师分析各自的学科特点,提出自己的融合思路,并通过课题研讨会进行集体论证。

2.明确研究班级。

由于不同学科成员来自于两所学校,所任学科、所在年级和所带班级都不同,导致研究对象比较分散,对课题研究成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课题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分别在两所学校确定了23个实验班,明确了实现对象的范围和数量。课题研究人员针对所确定的实验班级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实现研究效果的最大化。

3.调整研究成果。

    在确定的预期研究成果中,论文研究和视频案例明确了学科:为交互平板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四个学科的应用策略;研究过程中,指定了研究成员研究的学科和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签名: